吳鷹:下一個對話嘉賓非常精彩,我們有百度集團的李彥宏先生,騰訊CEO馬化騰先生,聯想集團的董事長楊元慶先生,樂視創始人賈躍亭先生。
深圳的IT領袖峰會很有意思,福氣也是很好。許勤市長當年當常務副市長的時候,把我們IT領袖峰會落戶到深圳,就當了市長。懷進鵬當院士的時候參加峰會后,就當了副部長。
剛才我致辭的時候講了一下,除了IT領域,鄧中翰博士糾正了我想法,半導體發展了50年,30、40年前引領了IT發展。從半導體開始,硬件、PC、平板電腦、手機,再到現在很多很多的硬件,基礎設施等等,加上汽車。大家可能覺得汽車不是IT,其實到了電動汽車時代,無人駕駛汽車時代,汽車核心是IT。咱們有不同意見可以爭論。
再到軟件,今天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搜索、社交,電商等等,不可爭議的一件事是使我們生活越來越方便。相信今后20、30年還會有發展。
共享經濟這個詞只有5、6年時間。第三次工業革命,有科學家認為21世紀下半葉的時候,共享經濟會成為一個常見的經濟事態,邊際成本降低為零。顧名思義,共享可以是全球范圍共享、國家之間共享、區域之間共享、不同行業之間的共享,人和人之間的共享。所以我們的主題是:IT、智能、共享。
我現在拋磚引玉一個問題,首先問李彥宏先生,現在有一個事實,大型公司他的資源越來越多,尤其是大數據時代,今天我們這個對話不是大數據,但是確實是有很多大數據掌握在我們公司、掌握在馬化騰公司。這個東西已經在你們公司,而且以每天、每小時、每分每秒不斷增長。咱們剛說完一句話,數據就增長了很多。這些數據在你們這樣公司手里會不會阻礙。
李彥宏:我們確實每天會增長很多數據,數據量很大。但是我們并不覺得數據本身直接有很大的價值。要想使數據產生好的價值,真正對社會有益,還要跟四個方面結合:所謂互聯網+很有道理,跟醫療結合會產生什么價值,跟金融結合會產生什么價值,跟教育結合會產生什么價值。百度不僅共享數據,也共享很多技術,比如語音識別技開放給大家隨意調用。我們自動翻譯技術,中文翻譯成英文,英文翻譯成中文,27種語言的翻譯,這些技術都是大家可以自動去使用的。還有很多定位的技術,圖像識別的技術。
在提供這些技術的同時,同時因為這些使用積累了更多數據,數據越多就越有機會改進自己的技術。所以是一個不斷加強過程。只有我們把這個東西拿出來給別人用,我們自己才能很好地提升。吳鷹你剛才講的共享經濟是最近提出來的概念。但是大家看百度百科的話,共享經濟定義跟共產主義社會的定義幾乎是差不多的,大家沒有特別強的誰擁有什么,更多的是誰需要什么這樣一個概念。我們非常相信這樣的東西,但是理想很美好,還得要靠實戰。還得一步一個腳印。像百度這樣的公司,還得靠技術的進步來推動產業的發展。包括現在最火的人工智能技術,現在都覺得特別重要了?墒5、10年前有誰真正不計代價去投入、去做這些東西。我們現在覺得說他很神奇,甚至產生了一定的恐懼,其實沒有這么可怕。剛才各位討論非常詳細了,我也基本上同意這個觀點,但是用一個老百姓的話來說這個事情,基本上是披著狼皮的羊,看著很可怕,其實沒有那么可怕,可以為人們所用的。剛才我們討論將來人工智能能夠替代什么樣的職業?其中一個職業就是翻譯,不管是同傳也好,將來這個職業就消失了。技術會不斷帶來新的東西。一方面給人帶來一定的威脅,另一方面也會不斷給人帶來收益,最后就用共享經濟模式讓人們最直接地從技術的進步當中獲益。
吳鷹:楊元慶,你是很不幸地被認為是傳統企業。你認為IT企業怎么來服務共享經濟?你有沒有一個戰略?
楊元慶:其實我覺得傳統并不可怕,什么事物都是在螺旋式上升。我想挑戰一下你的用詞,用共享這個詞好像是今天我可以隨便用你的車、可以隨便到你家吃飯,真的是共產主義社會提前到了。實際上英文Share,翻譯成分享更加恰當。分享更重要后面聯系著經濟,經濟是要花錢的,不是免費的。
經濟怎么來的?最原始的農耕時代就是從分享開始。生產東西多了可以跟別人交換,這才出來分享經濟。后來有了馬車、汽車、火車、飛機,可以分享到全世界。
貨品到全世界了,但是信息技術沒有。那個時候大家分享信息的方式就是廟會、百貨商店。到后來分享的東西多了,出來了品牌。品牌做廣告來推廣信息。
可以說經濟跟分享從來都是分不開的。只不過隨著IT技術發展,電腦的誕生、互聯網的誕生,現在信息越來越發達。每一個個體、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家庭不但可以分享技術,也可以獲取技術。經濟就上升一個臺階。今天我們的分享技術跟IT技術發展密不可分。如果沒有IT技術發展,就沒有今天的LBN。IT技術的分享遠遠沒有發展完,才剛剛起步。很多朋友談怎么樣把更多產品跟更多消費者直接分享。我們也在不斷思考怎么樣用好分享經濟。
有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過去我們給電腦用戶服務,要建很多維修站、雇傭很多第三方,投資很大。用戶給我打電話,我們上門服務。但是現在我們考慮用分享平臺使得對用戶服務更加周到,同時也更加有效果。我們其實不需要有維修站,我們的工程師可以在家里,他只要隨時登錄服務的平臺上,有用戶提出服務的需求,很快就會發現在他附近有哪個工程師,而且這個工程師過去服務的技術很好,他就可以上門服務。這樣用戶服務滿意度可以大大提高,而且可以跟工程師緊密聯系。同時也節省了我們建立維修站的費用,企業效益會更加好。
這個還不算好。我覺得再往下,大家也很關心聯想未來的發展。整個到未來我就想建成一個大的平臺,分享平臺。
吳鷹:你也建大平臺?
楊元慶:實際上有些東西不是小企業能夠做的。比如大規模采購,全球化的營銷、營銷的渠道、網絡這個可以分享。對于中國的研發團隊,不管聯想內部還是外部的,只要把產品做好。在開發過程中可以用我們實驗室來做一個分享,然后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能力分享給更多用戶。這應該是分享經濟未來的廣闊發展前景。
吳鷹:謝謝元慶,我也回應一下共享經濟這個詞正式寫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的詞。但是有的地方用分享經濟。我個人覺得分享共享沒有那么大差別。從專家的角度,稍微有點差距,共享是很多不同的平臺來共享,當然這個詞我們不用較真。但是有些東西是沒法共享的。
賈躍亭,這幾個公司規模目前都比你大。當然聯想目前我個人認為還不是一個互聯網公司。你憑什么以你樂視,雖然你現在市值也蠻高,1000多億。但是這是咱們指數相對比較高的時候,下個禮拜開盤,希望你們能夠漲。在共享經濟情況下,這是我們第二次見面,談談你對共享經濟,你是不是能夠挑戰他們?您憑什么?
賈躍亭:樂視的生態并沒有挑戰任何企業,但是恰恰相反我們是最好的生態或做伙伴。有一個大的特點:開放閉環。這個模式把原來傳統理論下很多看似矛盾對立的東西進行。生態經濟的特點就是能夠不同的物種產生跨界,不斷產生價值。同時不同物種有機協同、共生、共贏、共享。這是我們所理解的生態經濟。
聯想是傳統IT時代最優秀的代表,作為一個新的創業型的公司,到底如何才能創造全新的價值。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否能夠創造一個全新的緯度或者更高的緯度,而不是跟聯想、BAT在同一路徑下競爭。很多企業把美國模式拿到中國,利用中國的人口紅利發展壯大。但是接下來發展是真正的著眼于全球,而不是僅僅中國。你是否能夠為全球用戶創造價值,而僅僅是中國用戶。
第二,共享。大家談到共享。這是近兩年最熱的詞匯之一。我們認為目前的共享還是狹義的共享,更多的是信息和資源共享。在生態經濟下應該是全面共享。包括能力、資本的共享,最后實現價值的共享。這是我們認為不同的地方。
如何能夠真正實現價值共享,才是怎么樣創造一個全新模式的核心起點。
所以樂視并沒有把互聯網當成一個產業來做,而是希望真正的把互聯網當做一個經濟基礎來做。用互聯網基礎性平臺變革各個傳統產業。再進一步把原來看似不相關的產業融為一體,產生跨界創新,真正創造新價值,變成一個完整的全球化共享經濟。這是樂視的一些理念。我們能夠在BAT之外創造一些全新的模式,來給全社會、全行業產生價值。
樂視我們用七個子生態,七個產業看似都有我們競爭對手,但是恰恰相反,共享當中重要的一點,價值共享。我們希望把樂視創造的全新的生態價值和我們所有競爭對手能夠實現共享,變成真正的競合。我們已經做了一些案例,TCL。我們相信可以給傳統產業帶來一些質的改變。真正讓這些企業從傳統硬件公司升為互聯網生態系統公司,這樣給企業創造最大價值,最終也給用戶創造最大價值。
而且和BAT不是競爭關系,是處于不同緯度之間來進行生態共享。謝謝!
吳鷹:我在上一次到他們公司去學習的時候,就發覺到他們這個想法,你說不挑戰這些,咱們三維世界的人去踩二維世界的螞蟻是非常容易的,所以騰訊要小心了。
談到共享我們可以想得更寬一點,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我們大膽的假設,假設阿里所有的資源被馬化騰用了,你如果是馬云,突然每天早晨一看,阿里變成你的了,你變成阿里的了,你能做什么事?馬云反正也不在,你放開講。
馬化騰:每年參加IT峰會都非常有意思,因為從來不溝通背臺詞,我覺得這也是IT峰會每年的意義所在。
回答問題之前我想談幾點感想,因為今年有點特別,就是第一環節和以往不一樣,有了更多學科的一些前沿科技的討論,所以我剛才下面聽得非常認真,當然有很多新科技的路線,讓大家感覺,就像剛才院士講的,科技的春天來了。
所以談我們眼前比較俗的業務來講,我可能更喜歡對剛才強調的環節有些感想,因為確實是感覺到,現在應用科技和經濟學科越來越關系密切了,讓我感受很多,因為我們都知道,在互聯網領域之前,小時候的夢想大家說你想什么,很多人說我要當科學家,但實際上什么是科學家,科學家在公眾中的認知是比較遠的,大家更多還是談企業家這些領域,其實我覺得中間應該說這么幾十年來,大家更感受到科技創新應該又在大家的視線面前,如何讓科學家成為我們大家的追逐點,成為偶像,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個問題。
可以說深圳其實是一個科技創新之城,特別在市長馬書記是航天科技的專家,所以我們可以舉全市之力暢談科技和創新,有了今天這個盛會,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所以先插這段話。
回到吳鷹比較尖銳的問題,剛才談到人工智能等等,屬于腦洞大開的一個問題,估計我也沒有想過,因為我覺得人類和機器有很大區別就是它的個性化差異化很大,而且它變數很多,所以我們在人之上的社會形態和企業的競合關系也是非常有意思,它的演變我們覺得也是更有意思。所以每各企業的定位、發展方向、領軍人物、團隊、內部組織結構會造成很多的不同形態的多樣性的產生。我沒有辦法去說,因為一個企業的成長就跟創始人、跟整個團隊的文化和基因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很難說一個企業突然被另一個企業抓走了,我覺得是非常難的,我覺得更多還是應該,回到這個主題吧,從共享到分享,應該說是讓更多的企業,包括企業內部的很多管理團隊發揮他的特點和特色,他們之間互相協作,而不是全部在一個企業,在一個很壟斷的行業里面去發展。所以我更傾向于一個生態的方式,也就是這個生態里面是很多元化的,很多企業,企業其實應該是越做越小,越做越專業,你只做最底層,其他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大家一起撐起生態的發展。
所以我更想表達,未來其實是往生態的方向發展。所以每個企業都會掌握最能夠立足長遠的點,而不完全是帝國化把它壟斷起來。
李彥宏:賈躍亭剛才說我們不跟BAT競爭,這些東西好像比較俗一點,我覺得不俗,我覺得科技創新,一直在背后有兩個非常大的推動力,大家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過,我問過很多搞科學的也好,搞企業的也好,我問說你覺得某一種巨大的創新到底是怎么發生的?是不是真的是科學家他沒有任何其它的力量推動,他就突然腦洞大開,就想到了這個東西?像剛才說的圖靈有那么多的創新,其實人類是懼怕死亡,懼怕死亡就會激發他的創造性,產生很多新的科技,還有就是商業,我們今天不能鼓勵去把它戰勝,但我覺得可以用商業的力量來推動。比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不是他有好奇心就發現了占整個地球20%多的陸地的新大陸,是他后面有商人的支持,他最早去找葡萄牙的支持,被拒絕了,后來又去找英國,被拒絕了,又找意大利,后來西班牙支持他了。所以很多都是需要商業力量推動的。我們做企業的,就是應該想著怎么樣用商業的力量來推動科技的進步。而這個競爭又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沒有競爭,誰都不會有那么大的勁去天天干,戰是有死亡的威脅,商業的競爭某種意義上也是死亡的威脅,只不過這個死亡是企業的死,你如果天天說我這個公司不會死,你這個公司可能不會死,你天天說這個公司會死,你的公司反而會越做越大。
吳鷹:李彥宏說的這個我很贊成的,就是創新是有動力的。我個人認為,我們在座的都能看到,由于人工智能和機械控制的發展,將來如果發生戰爭,兩個國家的機器人去打仗,輸的那個國家就算了,用最高力量的機器人去打,這樣就避免人類去死亡。創新確實是這樣。
我要回應一下馬化騰剛才的問題,我問這個問題有一個含義,阿里有巨大的資源,你作為的CEO它有什么資源可以共享。再回到李彥宏提的問題,我現在就給你一個能不能創新的邏輯,有沒有可能造成戰爭的,或者死亡的機會。主辦方好像知道我想要做什么,我真的沒想,假設賈躍亭和楊元慶,我們假設,要刻在區塊鏈,假設賈躍亭和馬化騰在后面企業的發展,你們倆如果合作了,是不是對他們的挑戰比單獨的作戰更有競爭力了呢?因為他們倆有他們的優勢,他們是一個巨大的平臺,他們生活離不開硬件,我們大型制造、元器件,從產業結構這是一套很復雜的事情。
我就想讓楊元慶說,然后馬化騰說,你怎么回應,然后李彥宏說。
楊元慶:我的回答恐怕會讓你失望。我跟三家公司都有很好的合作的機會、合作的空間。當然如果主持人非得要我拉郎配的話,我們更多是跟樂視的合作。我們在去年這個舞臺上,我也已經談到,如果我們只是賣設備的,我們是不用接觸客戶的。我們跟客戶接觸的點是非常少,只有買賣的時候、維修的時候,再次購買,買選配件的時候有有機會跟客戶接觸。未來當然我們希望是一個客戶導向的公司。要客戶導向的公司,肯定要跟客戶有更密切的聯系。你不是年活躍用戶,我們是月活躍用戶、日活躍用戶。什么能夠黏住客戶?用戶更多的是怎么樣用你的電腦,玩游戲、看電視、搜索、社交,這全部是用戶使用你的設備最根本的使用。所以我們未來是非常愿意和所有生態、應用廠商來合作。合作當然我希望一方面幫助你們推廣一些應用、服務。另一方面,你們也別把用戶完全給我劫持。用戶信息的分享、共享也好,對我們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就知道下一步怎么樣改進,還有什么更多的向用戶銷售設備的機會,提供怎樣的服務內容的通道用戶更加喜歡。
吳鷹:馬化騰你談談你的觀點,你認為是不懈一擊還是這個假設很荒唐?
馬化騰:其實這樣的分化是硬件和軟件的這樣一種對抗。樂視偏軟一些,聯想偏重一些。我們現在看到整個IT產業發展,硬件終端的演變對整個IT包括互聯網的形態、包括服務形態、內容形態都有很大的變化、驅動。從PC到互聯網、移動,跟終端變化息息相關。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果我們不變的話,微信不做的話,對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是一個惡夢。從這個角度,硬件終端的能力還是相當強的。我們現在看到有兩個流派,一個是蘋果。包括娛樂產品,XBOX。硬件起到一個相當大主導作用。另外一個流派,像google安卓,更多是軟件讓硬件廠商分化。到底是店大欺客還是客大欺店,這是一個動態平衡。你沒有辦法就往哪個方向發展。他是一個博弈。如果你店大了,這邊也要有一個變化來消耗對抗。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其實還是要看大家各自優勢。確實這兩種生態都有它的成功的套路。從消費角度來說,也希望有更多的選擇。
李彥宏:如果這樣的話,我考慮兩個問題,我和Pony要很好地合作,但是不能合并。雖然騰訊和百度企業文化比較類似,但是這么大體量公司合并的話,風險非常非常大。我們首先得商量好我干什么,你干什么,把各自優勢發揮出來。第二個考慮的問題,我們不能被拉到他們擅長的領域去打仗。剛才Pony講我們擅長軟的東西、服務的東西,他們可能比較擅長硬的或者軟硬件一體化的東西。如果哪一天我一沖動說我們也要做一個硬件的東西,就比較危險了。玩他們擅長的東西,那就不行。要打勝仗最關鍵是腦子清楚,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別人擅長干什么,不擅長干什么。
吳鷹:賈躍亭你最年輕,你來講講你的觀點。
賈躍亭:如果真要組建兩個挑戰的陣營,要分處勝負的話,剛才三位講的都非常好。其實從聯想,IT和互聯網是伴隨相生。樂視除了硬件之外,也有軟件系統,同時還有互聯網、內容,是四位一體。的確在互聯網、在內容,和百度、騰訊都有一定的競爭領域。比如視頻,樂視以一敵三,壓力山大。視頻大戰,就剩下BAT加上僥幸茍活的樂視。無數個創新的互聯網公司從誕生開始,就只有三種命運。第一,要么被BAT迅速復制你的模式,打死。第二,并購。第三,參股,也算皈依了。
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未來走向哪里?破界。絕對不是目前傳統互聯網模式。傳統互聯網已經到巔峰了,BAT都已經到了巔峰。下一步干什么?互聯網企業的未來怎么辦?其實和大的時代背景相關。下一個時代,互聯網生態時代,從一個垂直產業變成橫向,互聯網+,互聯網生態真正產生化學反應;ヂ摼W通過和終端結合,再和內容、服務的結合,有可能會創造全新的經濟形態出來,會創造全新的用戶價值出來。樂視最強的硬件能力,再加上我們有一定的軟件能力,橫跨七個產業。以電視為代表的智能家居、以手機為代表的可穿戴、以汽車為代表的互聯網,其實都是場景不同而已。通過我們UI系統可以很好地把三個智能終端徹底打通,服務同一個用戶。真正把產業鏈當中最核心的要素掌握在自己手里,代表未來核心要素的,然后打破組織的平衡。他只是關注在自己一個領域內,創新僅僅是改良性。當變革大潮來臨的時候,恰恰原來所有競爭優勢都已經不重要了,恰恰反而成為一個很大的劣勢。在這種情況下,是不可能產生顛覆性創新。
顛覆性創新恰恰都在于領域與領域之間或者企業與企業之間。原來的IT產業專業化分工非常明確,硬件、軟件、互聯網應用、平臺。像英特爾做一個變動的時候,你只能做妥協。反過來,軟件也可以修你的硬件,像蘋果封閉的閉環。但是蘋果也到巔峰了。下一代互聯網應該要打破各種邊界,通過打破組織邊界,能夠實現創新。所有的創新能夠無縫對接。所以如果樂視會在真正的入口上和BAT有一定的抗衡的可能。第一個入口是應用平臺,第二個是平臺入口,BAT都是非常強的平臺入口。第三個是操作系統入口。IT時代的微軟。移動互聯網時代的IOS、安卓。第四個是終端。微信已經占據了大家大量時間,24小時內,微信陪伴你4、5個小時。智能終端大家走在一起,再進行競爭,有可能有不一樣的結果。
楊元慶:我很同意躍亭說的打破邊界,打破邊界以后有更多的創新,但是我覺得一個企業,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如果一個企業試圖軟硬通吃,上下游通吃的話,這個企業到最后,我覺得應該是非常危險的,所以把自己的邊界看清楚,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你是做什么的,也就是我剛才講的,我從來沒講過跟百度去做搜索引擎去,跟騰訊去做社交去,跟樂視去做內容去,像這些方面。所以這一點的話,我覺得也是同樣重要。
我在垂直領域上的確非常成功,但實際上說到底,它不是一個應用或者內容的,所以只是在最近它才是第一次,在用戶的數量上發展到一定瓶頸的時候,它開始更多的在社會上所疊加的利用一些收入,這些收入,它不是說是一個附加的價值,附加的數字。所以在這些方面,我覺得企業之間的融合也好,配合也好,就顯得愈加重要。你肯定需要做服務做軟件的公司,給你的用戶提供最好的類比。
所以在這些方面,如果樂視把你們最強的和我最強的合起來,我相信我們會更加有競爭力,而且這個競爭力不只是在中國,我們在國際化海外也更有競爭力。如果在中國是競爭的話,那我可能更多的要考慮和百度、和騰訊去合作了。
李彥宏:我感覺我們的勝算越來越大了,已經內斗起來了,一個代表模式在講平臺、講入口,另外一個在講邊界化,我是我的,你是你的。
楊元慶:你剛才也講了,你也不想和騰訊合并嘛。
李彥宏:他也不想和我合并。我覺得什么模式并不重要,重要的還是說你滿足了什么需求,這個市場到底在哪里,有多大,這最重要的。
所以我們做任何一個東西,不是要看騰訊做成什么樣子,而是把這個產品做成什么樣子更符合別人的需求,前段時間是我們從移動到PC的轉型,拿個手機,屏幕變小了,網速變慢了,轉過來發現,還有更加自然的交互的方式,就是現在的語音的搜索,你對著它說話就可以獲得搜索結果。這個在過去人們使用鍵盤是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可是我們大多數人,現在包括到90后,都是跟鍵盤一起長大的,所以他自然而然覺得說鍵盤輸入是更自然的方式,但是00后開始,他們是拿著手指頭上網的。在觸摸屏的情況下,在手機這種有麥克風、攝像頭的環境下,更自然的其實是說話,剛才我看一個實質的,信用卡1月22號到期,我22號又有了消費了,這樣一些我們怎么滿足人們更好的需求。
我們的自動翻譯,無人駕駛,我們怎么能更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怎么把人能夠解放出來。我在想這個東西。而不是我用什么樣的方式,我是平臺,我是入口,或者我是什么垂直的整合者,這個我覺得不是關鍵。
吳鷹:楊元慶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司了,你去推動的時候也受到一些各種各樣的限制。賈躍亭相對他們比較小的一個公司,一開始就全球化,往外走,跟人家有很多合作。你們倆結合,在這方面可能勝算真的大一些。
楊元慶:我覺得很有機會。但是這取決于賈總的智慧。
賈躍亭:我們有兩個特點:閉環。第二,開放。為什么蘋果能到巔峰?是因為它的閉環。但是蘋果如果真正把閉環、開放這兩者處理好,就能爆發出巨大能量。所以樂視除了閉環之外,非常重視開放。今年樂視的戰略,第一戰略就是開放。樂視自身資源極度短缺,就打國內的一場仗就會崩潰掉。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要做全球化?樂視習慣于忘掉自我,忘掉現在。全球用戶價值到底在哪?我們一直呼吁中國互聯網與消費電子融合、文化的融合。未來時間這是中國企業巨大的歷史性機遇。我認為將來10-20年是中國互聯網企業融合消費電子整合文化企業之后走向國際化。美國的產業壁壘非常之高,所以美國的破界很難,雖然是高度市場化,但是由于過早發展起來,所以打破邊界難度會很大。全球化市場恰恰是共享共生的,不可分的。怎么樣全社會資源為用戶提供價值,這是中國企業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第一代做全球化確實很難。但是不意味著沒有機會,所以如果我們合作,真有可能創造歷史。
楊元慶:再多說兩句,聯想今天的收入70%在海外,30%在國內,我們員工的話恰好反過來,70%在國內,30%在國外,我們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先鋒,也是做得比較好的,我們的生產制造研究開發在國內,所以我們實際上是中國創造和中國制造,賺了外國人的錢,而且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業務布置,使得我們在全球的營運方面很順。所以這些方面完全可以祝賈總的理想實現,一個是全球化的理想,二是把中國的文化和生態帶向這個世界。但是一定要配合好,我們不一定合并,但我們一定要很好的配合,大家各司其職,把自己的優勢和競爭力發展到最高最好,減少內訌。我們一定能夠贏他們,至少在國際化方面。
吳鷹:最后的時候,我發現元慶的一個變化,他最后主動示好,我們一起合作。共享其實很多是共享資源,包括問馬化騰一個問題,如果跟阿里合作的話,最終受益的是我們用戶,很多資源共享到最后如果用戶受益的話,你的企業可能更有發展。
昨天下午馬云講傳統的組織結構成立的時候,我就是你死我活,但是現在所謂的和大數據有關系的行業,大家都是要很好的發展。我記得當初我問李彥宏,中國再有沒有一個大的互聯網公司出現?他當時說不可能,因為當時樂視還未出生,樂視當時成立了,但小得不能再小。但是百度沒了嗎?騰訊沒了嗎?阿里沒了嗎?都比當年大,還是在成長。中國的企業放開來去做,在共享經濟的條件下,你在走出去和你們的共享。阿里同樣在做,阿里現在一帶一想搭順風成,基礎設施搭好以后,物流解決了,其實我個人認為馬云三到五年以后發力很可怕,很多人說馬云瘋了,但臺上幾位嘉賓他們自己的布局,他們這些思想,談的這個過程中其實都是很多自然的流露,我相信各位在他們談話中汲取到很多精神大思想,還有很多戰略的東西,是以你的價值你怎么做這件事情。
我還想問李彥宏一個問題,你在人工智能上投資相對比較大,進展也不錯,我們提出了無人駕駛汽車的一些觀念,兩個問題,你們覺得人跟智能的積累,你愿不愿意跟其它的公司來共享?
李彥宏:我覺得這點上,百度還是比較幸運,我們是做搜索起家,搜索在十五年前它背后依托的就是一個簡單的頻次,這個詞出現多少次,你搜索這個詞的頻率之高就排在前面。
大約七八年前開始,我們注意到,用戶的行為更能夠告訴我們哪篇文章是跟你相關的,所以我們就開始在人工智能上進行投入,機器崛起和人工智能,但現在用百度和十年前用百度一樣,但背后的技術完全不一樣,今天的百度搜索完全是機器技術在支撐它。2012年開始我們意識到深度學習是即將進入白熱化的技術,2013年我們正式對外宣布成立第一個深度學習的研究院,自此以后,就開始在自然理解包括機器翻譯和無人駕駛的汽車等很多圖象識別的東西,現在我們有一個東西是說我拍張照片就根據這張照片做首詩,為什么呢?是因為我知道這張照片中,我的機器能夠識別出這是屏幕、這是人、警戒線等,我都能知道這是什么的時候,就能夠根據這些東西進行創作,但這些創作有點簡單,不是真的理解了它而去創造,而是根據網上無窮無盡的材料進行創作。
所以很多很多東西在人看來是比較容易的,機器做來反而是難的,讓機器下圍棋是容易的,讓機器開車是難的,所以還有很多我們看起來很簡單的東西需要機器去克服,克服了之后,我們簡單的腦力勞動就會逐漸被機器替代。工業革命替代了體力勞動,但是它創造了很多就業,我陽信未來的人工智能革命也是一樣的,它可能會替代很多的簡單的腦力勞動,但是也會創造出來很多新的機會。
這些技術我一開始講的,我們是非常愿意貢獻出來的,讓大家一起用,實際上會使得這樣一個技術進程的速度更快,有更多的人調用我翻譯的東西,我就能判斷出他的需求是什么,他為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這些東西,技術也好,數字也好,共享得越充分,它的進步會越快,所以這是一個零和游戲。
今天的主題選共享,我覺得不僅僅是信息的共享,技術的共享我覺得也非常重要。
吳鷹:我還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最近樂視體育融資的一個事,它跟我們很多公司做的,包括大概只用了兩年的時間,你能不能講講,為什么你能這么短時間做出來?是你運氣比較好?還是你比較能忽悠錢呢?
賈躍亭:樂視體育剛剛完成B輪融資,樂視體育從樂視拆出去將近兩年時間,是一個非常新的公司,但是它的增速非?,其實樂視影院、樂視電視、樂視汽車都走過一些反傳統經濟理論的路線。因為公司的精力有限、資源有限,所以需要著重在某一個點上。但現在樂視有非?斓乃俣葋碜兏,這其實就是背后很多的跨境化的融合,我們叫生態鏈,原來是一個小企業的發展,但會受到很到資源不足的壓力,雖然在傳統資源上不足,但在未來我們的生產力是非常強的,樂視體育是基于樂視生態系統才能夠迅猛發展,樂視體育是一個互聯網全球產業公司,有幾個關健詞、第一互聯網化、第二產業化、第三全球化。所以我們能夠創造出很多的新的價值。
樂視體育在整個行業內,無論從用戶數還是商業模式的未來空間上,的確已經遠遠不是原來傳統的互聯網企業公司的理念。只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前瞻性的投資家看到了樂視的模式能夠代表未來的一種模式,這些投資家愿意為未來的可能性去買單,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吳鷹:我問馬化騰一個問題。Pony,阿里最近推出了釘釘,大概不到一年時間100多萬企業用戶。釘釘是深度社交。騰訊會不會推出企業版微信?
馬化騰:如果留意的話,我們現在有利用LBS,企業內部通信工具,我們暫定名為企業微信,跟企業OA深度整合,效果不錯。但是對消費者,不會形成消費者這種浪潮。在中國發展的會更慢。純粹做企業IT,目前看還是往文化、消費結構這個方向走。當然現在看這是一個趨勢,而且還不算太明顯。我感覺目前重點,可以說有幾種打法:一個是從消費者往企業。另外一種是企業端,直接往外。社交它的特點網絡效應規模非常明顯,就像傳統的電視網絡跟對講機系統集群系統,看起來是1萬個集群小網加起來是可以和一個大網一樣的,這個是完全不同。我們更重視的是消費一體化這個大網。從這個角度來說,企業市場我們是在做。但是它的量是完全不同的。我感覺更多是消費者和傳統的企業級應用結合。
李彥宏:你是說你不看好企業級軟件這個市場還是說你雖然看好,但是你不想進入?
馬化騰:他會慢很多,不像消費者初級應用,瞬間傳播。我感覺他會慢到終端發生變化又可能推翻它。
李彥宏:終端會發生什么變化?
馬化騰:那很多。像VR等等。更多還是要對消費者這塊更重視。企業級市場是慢工出細活,不是說像消費級市場這么快速傳播,而是要有一個十年、八年的時間去做。
楊元慶:我說兩句,首先他們倆個已經開始掐起來了。我今天幫Pony出出主意。首先,企業市場非常重要、非常大,F在每個企業都有企業內部基于移動溝通的需求。釘釘能夠起來,這是需求在增長的原因。但是好在現在釘釘還沒有壟斷市場,很多企業都在發展自己的移動客戶端。百度有,聯想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所以你現在抗衡釘釘很重要的一招其實是把你的微信給它更加開放,能夠讓這些企業更方便、更容易連接。這才是更有效率。
馬化騰:我們現在做企業微信,把微信這個能力下放。
吳鷹:臺上嘉賓已經開始忍不住自己提問了,這是我想要的一個結果。但是我補充一句,我同意楊元慶的觀點,2B這個市場非常大。美國的互聯網基本上是C跟B的比例是6:4。幾乎是半壁江山。中國還是8:2或者9:1,就是B小了很多。我們很多傳統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還在用PC初期的IT工具。這個需求肯定是很大的,但是我個人認為其實也是馬化騰這個觀點,B和C是完全不同的內容,特別是大型企業,我很難想象騰訊內部管理用釘釘做協同運作的終端,大企業對安全非常重視。但是中小企業可能不會顧慮。所以不到一年時間發展到100多萬用戶。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所以我還是希望有一個更多的B的產品出來,提高企業辦公效率。
時間關系,我們傳統開放幾分鐘時間給各位嘉賓提問。
金蝶徐少春:本來不想提問的,但是剛才主持人談到的釘釘,談到了企業市場。金蝶做了20多年企業軟件市場,我們其實有一個云之家,釘釘的企業用戶數、客戶數是不如我們云之家。我的問題是,我非常同意剛才賈總這樣一種氣勢,中國不能只有BAT這三座大山,我們還是要考慮創新。
阿里巴巴有釘釘,騰訊有企業微信,就是百度還沒有,我在想我們有沒有合作的可能性?
李彥宏:我剛才問馬化騰幾個問題,確實也是說我自己還是非?春闷髽I軟件市場。如果過去十幾年時間是這樣的話,可能未來是另外一種上升的過程。原因是中國過去很多年主要是靠廉價勞動里在市場上競爭。那個時候花很多錢買軟件,還不如花更少的錢雇傭人手把這個事干了。所以企業軟件未來會有長期高速的成長。這方面我們現在還不是最主要的業務,我們會未來逐步加大對這個行業的投入,也歡迎包括和金蝶等公司進行合作。
提問:我問賈總一個問題,賈總剛才提到幾個屏,我們線下商鋪收銀這個屏有沒有在賈總視野里?這是一個線下的商業。
賈躍亭:樂視共享經濟是一個生態共享。生態共享當中最重要的不僅僅是2C。生態共享應該是全方位,包括B端的共享。所以有自己的樂拍。除了資源共享,還有資本共享。通過樂拍,非常好的和生態系統當中很多合作伙伴。當然和線下收銀也有關系。當然更多的還是線上的,樂視生態是O2O。我相信大量的線下對線上支付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這方面有很多共享資源。
提問:大家好!我們是做移動用戶數據分析的,但是我們知道,其實數據要流動才會產生價值,我覺得跟今天主題很相關的一件事情是共享,剛剛各位都在講共享經濟,都很認可,但數據這個層面上,其實我們也覺得,如果各位的企業把數據共享出來,以什么樣的方式用數據流動起來,會產生更大的價值,但是實際上我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我們跟阿里溝通做數據的東西,他們說不好意思,我們的數據是最有價值的,只能你們的進來,我們的出不去,我們去跟騰訊溝通,騰訊說不好意思,騰訊的數據在我這里是最寶貴的,你們不可能跟我們做對接,所以我想問,如果數據都不流動,數據放在那里有什么意義嗎?為什么不去做數據的共享呢?
馬化騰:其實這里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大家都知道數據分享,包括我們企業內部很多部門之間的數據,我們現在還在談著怎么把它共享得更好,其實難度相當大,這里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用戶隱私保護的問題。當然這里很多的處理,把客戶信息抹掉,那就要看需求方了,如果是統計性的數據沒有問題,但你要具體的,甚至到個人用戶隱私的問題我們無權去做,所以就要區分這里面法律的一些問題和用戶的一些問題。
確實,我們現在平臺性的公司都會非常希望數據成為一個核心競爭力,一定希望我們開放平臺對商戶、合作伙伴的API接口能夠使用我們的數據,和得到用戶回應的情況下,和合作伙伴去分享,這是一個趨勢,其實不這么做的話,這個平臺反而是沒有競爭力了,這不是我們愿不愿意,而是商業模式一定是往這個方面走的,所以請放心。
因為這里面也有很多的問題,比如我們應該給哪些企業,他要得更多怎么辦?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平臺公司會面臨的一個難題,我們也在思考,謝謝!
吳鷹: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沒辦法再提問了。我已經超過十分鐘了,因為下午的議程時間比較緊,一點一刻就開始了,所以中午吃飯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我們今天上午的論壇馬上就要結束了,也感謝各位嘉賓的精彩發言和嘉賓積極的參與,我覺得我們中國的IT領袖都很優秀,我覺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有使命感,我覺得創新除了馬化騰講的創新性之外,我覺得使命感還是能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我也非常欣慰我們中國的企業家有這個使命感,除了使命感之外,馬云的煽動性可能更強,他可以讓衛生間打掃衛生的老太太都有使命感。
我們今天下午的論壇還有很多精彩的內容,希望大家積極參與,期待更多的精彩,謝謝各位!